“只有17岁,河北邢台小伙赵英哲的微商生意很红火,一年能有超过10万的纯利润。”。从小就喜欢汽车的他,如今在微信上开了一家汽车周边产品的店铺。一个人开店,既做老板,又做客服,还做推销员,而家里爷爷奶奶搭帮做打包员。
而这类年轻型“家族企业”,正是“互联网+”时代下“微经济”发展的真实写照。
“再不创业就老了”
“再不创业就老了!”这是当前时代的一个呼声。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大潮下,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,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“互联网+”创业的大军,众多“80后”“90后”,甚至“00后”,都涌入了这股创业大潮中“学游泳”。
“互联网+”时代来临,众多年轻人正抢搭时代的顺风车,“赶早”在创业大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。而众多“80后”“90后”通过“微商”创业,年入百万实现美丽人生的故事,已不再被当成童话,现实版的“丑小鸭变天鹅”逐步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,而“微商”正在搅动这场创业大潮。
当前,“微商”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下一个风口。而众多 “下海”的创业新青年正在“微商”经济的门口集结。
创业“孵化器”很生活化
草根化,大众化,是这场青年创业潮的显著特征,而“低门槛”恰恰成就了这股大众创业潮。较过去十几年,创业通常都会被贴上“高大上”“高起点”的标签,而当前伴随着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来临,创业走上了“小清新”路线,创业显得“生活化”。
一杯咖啡,一台电脑,几十分钟时间,一个青年创业项目就诞生了。如今,IT人才扎堆的北京中关村咖啡馆正涌现着这样一批“微”合伙人。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北京中关村已孕育了260家上市公司,如今,又开始孕育新的创新动力。
在这场革命中,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充当工具的角色,它就是产业本身。移动互联网总体来讲是产业互联网和用户互联网,它是传统产业跟消费者互动的一个互联网,传统领域的创业者只要掌握了移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,选择一个特定的细分领域,建立运营体系、重度运营,就可以创办一大批小而美的公司。
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沈阳教授表示,“互联网+”就是用互联网来改造社会的各个层面,以新融新。互联网产业又恰恰具备了能同社会各个产业相结合的特点。因而,当下“互联网+”战略的提出,确实很有远见,这对于当前的创业而言是一大利好。现在正值“互联网+”创业的黄金期,其中还存在非常多的空白点,像“智能互联网”就有望成为下一个“互联网+”创业的明星产业。
思路决定出路